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望冬莲 2小时前 :

    这贫弱的剧本简直散发着汤姆金摆烂时的气味;导演明明拍的既不是元年也不是万圣节(虽然有不少致敬,但整个电影其实更像七宗罪十二宫),却比漫画还要样板,不时搞出个突兀大跨页,议题一出一出地戛然而止;配乐听起来像是完全没沟通过,常常不搭画面,motif都在围绕something in the way(还放了两遍)粗暴展开这种搞法,上次看还是古早007;另一个失望点是猫女,预告片里的神态外形完全是我梦想照进现实,然而电影里只是一个衣服比较酷的的家猫。但是!这个蝙!这个蝙!太香了太香了!为此多给一星完全可以!!(电影隐约给以后的宇宙留了很多坑位,隔壁丑爷,疯娘-闪点,DA被谋杀-哈维丹特继任,之类,就算maroni已然活在对话里,以后硬要拍哥谭线也还有猫头鹰法庭之类的可以祸祸吧…)(RPJ你戏份好少)

  • 陆永春 4小时前 :

    看得出一切都在努力摆脱前作的影响,也把想要惊艳所有人的架势做到近乎极致,但,大多时候我实在看不清在演的是什么跟什么…所以片长长到近三小时不是因为内容太丰富,而是因为全程乌灯黑火又下雨把大家的行动和讲话速度都拖慢了。

  • 舒飞跃 5小时前 :

    人人都想摘掉蝙蝠侠的面具,面具下可能是满脸伤疤。他们呐喊着重振哥谭的口号,每句口号或许都是谎言。令你恐惧的从不是死亡,而是再次经历失去至亲的感受。令你胆寒的并不止谎言,而是竟与谜语人携手毁灭哥谭。你是住在别墅里的孤儿,陷在痛苦中的英雄,你与那个丧父的孩子对视,原来痛苦从不曾消失。

  • 杞含海 1小时前 :

    气质非常独特的超英电影,或者说它已经脱离了超英的评价体系。新蝙蝠侠是关于布鲁斯·韦恩的故事,是一个找寻自我的过程,这个方向和新版小丑是一样的。弱化了超英快节奏爽感的同时加强了悬疑罪案属性,观众观看的是他如何学习成为一个英雄,如何在烟雨弥漫、漆黑长夜的哥谭市举起火炬照亮世人。他之所以化身为自己的恐惧,就是要挣脱自身的枷锁,电影再次证明了蝙蝠侠是所有超英漫画中最独特的存在。我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的此刻坐在电影院,看着银幕里的无辜群众拼命逃离大洪水的冲击,心有戚戚焉。拯救和重建哥谭的,从来不只有蝙蝠侠一人,他们相信了他,他走入了这座城。

  • 裕晖 8小时前 :

    戴上面具是愤怒、暴力的复仇者,脱下面具是脆弱、无助的布鲁斯韦恩,“超级英雄”蝙蝠侠被重新演绎成了一个“普通人”,看不到钞能力带来的加持,被一个会计玩的团团转,总是慢人一步,为一个同病相怜的女孩担心。这才是当下语境的蝙蝠侠。人们不再需要高高在上的、带有使命的超级英雄了,而是想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get到了帕丁森的颜值了。

  • 问永昌 7小时前 :

    当巨大的、红色的“The Batman”大字在漆黑的背景中倏然出现,思绪便不可挽回地被拉回到第一次翻开《元年》的那个平淡无奇的夏天下午。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第一次,我们在银幕上看见了这样一个青涩、偏执、忧伤、阴冷、沉郁、莽撞、毫无生气的蝙蝠侠,但他同时也善良、果断、坚守底线、富有同情心。就像在过去的漫画阅读经验中见识到的那样:一个侦探、一个疯子、一个绝望之人——而马特·里夫斯用一部古典、细腻、缓慢的film noir去完成了这些。我会说《新蝙蝠侠》是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吗?大概还是不会。至少它没有好过《黑暗骑士》。但《新蝙蝠侠》一定是最好、最动人的一部蝙蝠侠电影,它绝对将会是我最爱的一部蝙蝠侠电影,而罗伯特·帕丁森的蝙蝠侠也绝对将会是我最爱的一版蝙蝠侠。

  • 郁兰娜 9小时前 :

    四星,不过看完的体验比想象中更好,再加一星,少数我还想再看一遍的电影。

  • 铭康 8小时前 :

    蠻好看,美術設計堪稱精彩,大場景攝影光影和氛圍塑造美絕。劇情後面有點冗長,沒在該收住的地方結束。芳蝙蝠俠太太太太太帥了,歷任戴面具最帥。和企鵝追車戰倒看爆炸披風翻飛爆裂有型(帥到我隔壁開場逼逼政局的小戰狼都倒吸一口氣喃喃「太帥了」)但我不太喜歡他演的布魯斯(。

  • 春玉石 6小时前 :

    无法完成弑父心理成长的男宝自怜自恋自我感动。救命了这玩意看起来好像还有第2集。

  • 辛阳飇 4小时前 :

    batman电影真是一部比一部黑(指画面🙄️

  • 树以彤 7小时前 :

    整体来说就是duck不必,一个半小时也能说完,有些剧情也可以发生在白天,也可以没有感情线,罗伯特也可以多点表情变化,三个小时干点啥不好

  • 祁熠 0小时前 :

    《蝙蝠侠与罗宾》后最色的一版蝙蝠侠,连路人police的制服都很芬兰汤姆(谁懂) PS.生活在哥谭真的很高高危。

  • 然桀 5小时前 :

    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忠实信徒里夫斯用尽可能贴近现实的风格化为蝙蝠侠涂上厚重的底色,黑暗的不可窥测潜藏着不间断的不安,强烈的视听冲击以外化补完角色;黑色电影表象下的文本中暗涵对真实世界的映射,在该层面的处理上虽略显直白甚至粗暴,但其整体所提供的的浸入感仍是当下所稀缺的。

  • 祁屿衡 8小时前 :

    整体气质还不错,连带着演技不咋地的男主演都瞬间变帅了好多。但175分钟大可不必,文戏出彩的地方几乎找不到,武戏倒是尚可一看。可能我真的吃不惯蝙蝠侠这种苦大仇深的超级英雄,男主一直压低嗓子说话的劲头听的我昏昏欲睡,反倒是正面亮相不多的反派保罗.达诺让我更为印象深刻。

  • 琳柔 0小时前 :

    谜语在哥谭上空闪烁,口号在空洞中模糊,令人寒胆的不是持枪的恶人,是政府以重振哥谭的理由堂而皇之地做着比恶人更加邪恶的恶行。

  • 爱寄灵 0小时前 :

    真是暗黑,又暗又黑。在诺兰蝙蝠侠系列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本片演员们的表现都挺令人惊喜,安妮海瑟薇像是傲娇的波斯猫而Zoe是野性的stray,Robert Pattinson的怪咖气质竟很贴蝙蝠侠早期的破碎感。

  • 都鹏天 6小时前 :

    开头那个“好时光”杂货铺是致敬男主演吗?

  • 淦芷珊 7小时前 :

    从something in the way出来就开始爆哭……如11所说,这不是布鲁斯韦恩,这是我的童年和我的小伙伴们。黑色的部分特别特别喜欢,也无限接近于漫画里的哥谭了,没有好莱坞主流炫技色彩,但是镜头很美很舒服,主要是审美完美切中我xp……这不是电影,这是porn

  • 步家欣 8小时前 :

    就是太长了……把超级英雄拍成推理探案也未尝不是一种新出路……

  • 鄞修贤 9小时前 :

    低配版猫女 幼稚班蝙蝠侠 剩下各种配角完全没记住脸 回去看诺兰版的洗眼睛去了 3小时干什么不好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