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63年秋天,为了从红透半边天的甲壳虫身上赚笔钱,美国的United Artists和甲壳虫签约拍摄一部电影,目的是得以在美国推出电影的原声唱片。他们找到Walter Shenson做制片,Richard Lester导演,在1964年拍摄了电影A Hard Day's Night。
  Shenson在1963年秋甲壳虫前往美国前与他们接触,要求他们为电影创作6首歌——题材不限,但要有两首抒情歌曲,两首快节奏的舞曲等等。在加勒比海度假期间,他们创作了八九首歌,Dick Lester从中选出了六首用于电影中,这些歌曲是:You Can't Do That、And I Love Her、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Tell Me Why、If I Fell、I'm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3月2日拍摄开始前,甲壳虫在伦敦EMI录音室里录制了这些歌曲。其中演奏You Can't Do That的部分在电影推出时被剪辑掉了,但之前就做为Can't Buy Me Love单曲的B面发行,也仍然出现在美国版的原声唱片上。
  电影拍摄从3月2日开始,至4月24日结束。影片用夸张的手法描述甲壳虫一天的生活,其主题来自John Lennon说过的一句话。当Lester问John他们的瑞典之行如何时,John答道:“It was a room and a car and a car and a room and a room and a car.”这句话稍加变动后被用在电影里,变成了“Paul的爷爷”的台词。
  Shenson原先以为他可以随便找一首新歌的歌名作为电影题目,但这六首新歌都不太合适。拍摄期间,大家绞尽脑汁为电影找一个合适的名字。最后有一天,John和他聊天时提起Ringo有趣的语言,并举出“A hard day's night”为例。John自己在刚出版的《In His Own Write》也曾经使用过这个短语。大家一致同意它可以作为电影题目。于是John按Shenson的嘱咐,以此为题创作了电影的主题歌,并在4月16日拍摄电影期间把它录制下来。
  美国出版的电影原声唱片只包括这七首新歌,但为了Parlophone的英国唱片,他们在6月回到录音室,又录制了5首新歌: I'll Cry Instead、I'll be Back、Any Time At all、Things We Said Today和 When I Get Home。加上电影里使用的他们之前发行过的单曲Can't Buy Me Love,英国的专辑唱片里一共有13首歌,全部是甲壳虫的原创歌曲。这是他们第一次能够推出一张全部原创的专辑。
  这一成就主要应归功于John Lennon当时旺盛的创作力。在这13首歌里,9首都是他主笔创作的。Paul主笔创作了3首歌,并和John合作为George创作了I'm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当然,按照主创者主唱的原则,John在这张专辑中的主唱也远远超过其他三人,甚至没有给Ringo一个表现的机会。
  A Hard Day's Night的电影成为摇滚电影的经典,教给整整一代年轻人反叛的原则,而这张专辑标志着甲壳虫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早期阶段的中期”吧?

评论:

  • 井振凯 2小时前 :

    20211123le。关于新冠疫情的另一种视角。

  • 彭冰海 1小时前 :

    金敏喜演技太松弛了。收回打开电影前我说她不去演其他导演的片子是种浪费这句话,毕竟人家在电影里直接和所有这样想的人隔空对话:到底浪费什么了呢?干你屁事呢?

  • 太史寒凝 8小时前 :

    粗看一遍只有些肤浅的感想:啊李慧英女士好迷人&敏喜在里面晃晃悠悠的我以为她演的角色酒精中毒。。

  • 凭德曜 8小时前 :

    评分那么高我却完全无感。应该是剧本不行,啰嗦。看在主题好的面子上给三星。20分钟弃剧。

  • 寸雅逸 2小时前 :

    与歌功颂德类的医护片背道而驰,这是在书写普通人的善良与责任,同时在斥责社会运行机制的失效,影片多次运用失焦的手法表现女主的无助与迷茫,最后的出逃像是一种发泄,结尾对镜头开炮也是相当直接了。

  • 敛文曜 9小时前 :

    不知道咋打分,完全不明白想表达什么,感觉是一部我也能拍的电影,低成本、不需要调色、没剧情只需要安排好人物台词、全片几乎全是架机定位,不知道,是我水平太低,还是说有一种可能,本片只是导演完全私人的表达,小说家=导演,借小说家之口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可这样想会不会太简单,但我真的没法看出这平淡如水的电影中包含着什么内涵,虽然说电影不一定要有什么内涵,可总要有个主题吧,不明白

  • 五雪瑶 8小时前 :

    有的影像拍摄庞大的群体,有的镜头聚焦渺小的个体。某些在新闻报道里简化的数字,在现实世界中却是由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人组成的,他们都有各自亲身经历的故事。—— Sarah:我需要你的帮助,听我说,他已经被隔离12天了,几乎已经安全了。…用对讲机告诉他们不要把他带回护理院,麻烦把他带到别的地方,求你了。……对,从来都不是你的事,都是别人的事。这就是这个国家现在运作的方式。对不该我们管的事情视而不见。如果我们看到人们在食物赈济处前排着队,如果我们看见人们躺在大街上,如果我们看到残疾人被遗弃,我们只会为他们感到遗憾。我们无法应对这些,我们对付不了保守党,我们不行,再也对付不了了。当国民的健康得不到保证的时候,他们做了什么?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平等了?

  • 北静婉 6小时前 :

    3.5 不要去歌功颂德或者粉饰太平,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生活都改变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这样就是这样。

  • 咎高驰 6小时前 :

    同样是讲新冠疫情 中国的拍成了主旋律式国家荣誉感高度集中的热血片子 援助则用一个小护理中心的状况来映衬他们新冠疫情的形势严峻 像《泰坦尼克号》那样以小见大的模式来叙述大事件 有一说一 后者更接地气更让人动容。精华在于中间Herc病发那晚的长镜 把Sarah手足无措的那种茫然却又因为职责所在而坚定且义无反顾的勇敢拍出来 她也害怕啊 害怕自己被传染害怕Tony被传染害怕Herc会死去 但她爱这份工作啊她也爱这几位早已是朋友的住客啊 我想 这是面对新冠疫情的最真实的反应。朱迪科默是个好演员 我以前错过了她 但我以后会记住她。

  • 仆梦旋 4小时前 :

    与上海当下高度重合的电影,更加表现出此时此景绝不只有在3月上海疫情时才会发生,任何地方都会成为电影中的场景,任何地方也都会成为3月的上海。人类在大环境下始终是渺小的个体,纵观历史大事件、灾难、战争,从无个人利益高于国家的可能。个人视角永远无法看到全局,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只能以自己的身份角色去思考问题,站得越高才能看见越多。庞大的需求量是导致援助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任何事以“不公平”来判定始终是没有语境没有因果的片面认知。危机之中能够扛下去熬过去的人只是多了一点运气,所以自救远比就地等待援助更重要。

  • 以鸿羲 1小时前 :

    一种异质感从头到尾作为一个模糊小说家立场的存在贯穿在电影中,背景的过曝,窗外第三人的凝视。小说家的焦点落在对演员的审视上,借由导演镜头的不断拉近,演员从画面的右边出现又快速消失在左边。直到小说家最后将视角交还给金敏喜,并退出了这个构建的审视,整个影像才展现出异常完满的和谐。啊,内心被情绪填满的感觉真是让人幸福。

  • 惠瑶 4小时前 :

    个体命运的孤立无援对国家躺平的一场无奈控诉,属于以小见大了,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比如戴口罩这一个最基本的防护概念都不清楚,这就很看得出问题),甚至说各方无暇顾及、事不关己的态度,其实无一例外告诉我们,大事面前,根本做不到众生平等,有的是得不到救治的人,在一片片咳嗽声中尽数茫然,但一切起因,正是ZF官方的不作为。这波定体问我是服的,不过有一说一看短评区对《中国医生》的“歌功颂德”一场批判感觉又大可不必了,其实归根到底不是歌不歌颂的问题,而是影片本身就有太过滥情的地方,尬喊口号,结尾浓厚的宣传意味又使其表露出格外严重的浮于表面,没有让这个故事产生说服力,其如果多一点真诚实感,来点接地气的,我想就算颂的怎样都好,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 慎鹏飞 2小时前 :

    不是爱情吧,是对阿兹海默患者怀有善意的同情,是凌晨联手处理突发情况的战友情,以及同是被遗忘群体的共情

  • 司沛槐 4小时前 :

    好喜欢预告片

  • 建冷荷 4小时前 :

    1. 疫情所造成的创伤将伴随我们这一代人。

  • 业觅晴 0小时前 :

    就是为了最后的那一抹彩色,充分说明了什么叫影片中一直在夸来夸去的“气质”,没金敏喜真看不下去。

  • 妮梅 1小时前 :

    不是爱情吧,是对阿兹海默患者怀有善意的同情,是凌晨联手处理突发情况的战友情,以及同是被遗忘群体的共情

  • 初萱 5小时前 :

    两人玩得欢,世上独一份。这么直白,影迷也会消化不良。

  • 孝令秋 1小时前 :

    诗集和电影,戏里戏外的浪漫告白,全部给缪斯金敏喜。各种借电影喊话的明显意味,也挺有意思的。

  • 应恺歌 6小时前 :

    2021年9月22号,已经一年半了,疫情仍然像数码宝贝的盲盒一样,不知进化成什么样,不知何时到谁家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