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纵舒怀 4小时前 :

    全片最无趣的部分反而是最后登月的过程,虽然导演巧妙的把两次登月的时空画面交织剪辑。对60年代美国文化、娱乐记忆的描绘十分有趣,让人不禁感叹:或许那才是最好的时代。迷影向的私货多到看完这部片立刻列了一个老电影名单准备看起来。

  • 龙权 3小时前 :

    导演出手还是稳,今年动画质量都好高,应该能锁提名吧。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确实代入感差点,很难共情,但影响也没那么大,因为片子本身优秀,看下来还是很OK

  • 枝兴安 8小时前 :

    喜欢女主这样的自然美,而且藏区服饰也很美,好想去看看!

  • 束荣轩 3小时前 :

    画风蛮可爱的 穿插的讽刺不错 但是报流水账式剧情像在给我科普60年代美国孩子的童年生活 对于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来说没有情怀可言了

  • 橘璇 3小时前 :

    7.6 以动画转制现实来进一步混淆不可靠叙事,“我”的一小步越过了“人类”的一大步,“两次”登月的平行剪辑高潮竟如此举重若轻,而是以其为核心在离散的叙述间拼贴出60s的美国风情画,林克莱特对于时代符号的迷恋可见一斑。

  • 门开宇 9小时前 :

    感觉男主是一个性格特别坚毅的人,在做大事上绝不含糊,只有在面对母亲的时候才会进退两难,不过好在男主母亲是一个特别开明的人。

  • 荀弘新 6小时前 :

    个人童年与国家事业之间的联系。六十年代美国文化那部分,个人回忆录又是社会风情画。小孩梦想与历史潮流紧紧绑定在一起,

  • 门珠雨 6小时前 :

    当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拼命地燃烧自己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普通了

  • 第海瑶 8小时前 :

    不管是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他们,还是现在的我们,似乎都在怀念着那个黄金时代。

  • 起铭 0小时前 :

    看完心里酸酸的,为什么好人到最后却不长命呢?这样的结局真的是好的吗

  • 郤丰羽 3小时前 :

    理查德·林克莱特多童年时光及片单集锦。登月过程的交叉剪辑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这个脑洞大开的“阿波罗101/2”看起来,嗯,我暂且形容为「不刻意」吧。(孩子们视角下的)60、70年代的信息如万花筒般刺激观众眼球,让人眼前一亮,心生好奇。但过多的旁白使得影片整体的观感略为打折。哦,这种奇怪的画面其实确实有点别扭。

  • 隽姣丽 7小时前 :

    是淳朴,是温情,是用尽一身的奉献,是孩子们对世界的向往,“你的心在哪里,爱在哪里,哪里是家”,一部能让人静下心的主旋律文艺电影,强推《藏草青青》(备好纸)

  • 衣升荣 1小时前 :

    美国的六十年代真有意思,这片子能把我死死固定在椅子上老老实实看完,简直就是导演自己的罗马

  • 采彩 8小时前 :

    5/10。登月的梦想与童年的结合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但两者之间串联得并不好,而且整体而言就是细碎的流水账。说是听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见证历史,但旁白是大人的声音,实际上只是回首往事。

  • 鹿香春 8小时前 :

    喜欢这个画风!60s "Boyhood".

  • 紫冷珍 4小时前 :

    就像是导演不带有色眼镜的回看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以动画形式呈现比真人电影更有回忆感,很喜欢这种呈现方式,听着挺絮叨其实看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 璐寒 2小时前 :

    再想一想之前看过的少年时代

  • 骏凡 7小时前 :

    林克莱特的半自传影片,一道加入近几年名导将童年故土往事影像化的热潮。将真人演绎转制为动画的创作方式同质于[半梦半醒的人生],综合了写实拍摄与虚拟想象,一如导演别致地将小男孩煞有介事的自我登月幻想与真实的阿波罗11号登月实况交叉剪辑,而刚从太空乐园返家的孩子们实际上却在收看电视直播时沉入了梦乡,在睡梦中错过的历史时刻在多年后又被记忆所重构出来。至此,幻真虚实已不再重要,唯有那份渗透一切、一往无前的乐观主义真切到了极致。至少对美国来说,那是一个不需要过去、全力向未来的奋进时代。不过,登月工程之外的“噪音”也以电视采访的形式现身,爆炸式增长的电视节目、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多次复现)、歌舞音乐、动漫卡通等流行文化也席卷了那一代人的童年。祖辈的大萧条创伤是唯一暗色。在怀旧追忆里重拾激情。(8.0/10)

  • 米寒烟 3小时前 :

    很抱歉 我没有仔细的看 快进这5分钟吧 ....有空再补一遍

  • 滑嘉纳 0小时前 :

    talking about being super causal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