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姒问萍 4小时前 :

    打低分的人呀,有你们各种缘由哭的日子,好自为之吧🍎

  • 敖乐安 9小时前 :

    不过整体来说还好,所有的包袱都能猜到,只是看他们走这个流程,比熔炉,素媛,辩护人啥的差的多,但对普通观众来说很友好

  • 凯柏 2小时前 :

    故事并不吸引人的前提下,剧情无趣节奏缓慢,离及格线都还有些距离

  • 夏晴画 8小时前 :

    前4/5是纪实手法讲故事,结尾处安排了商业形式的反转,但估计好多人看不到最后就关了。案件的几个转折:1、受理的转机居然得是「死了美国籍的女性和孩子」,2药方拿钱「买命」,原本坚定的原告一个个拿钱后退出。(影片背景资料:phmg,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不能用于加湿器杀菌剂:有韩国法律界人士对媒体表示,“加湿器杀菌剂有害性审查出问题国家也有责任”。加湿器杀菌剂中有四种有毒成分,其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一种叫PHMG的物质,PHMG早在1996年12月就被其制造企业在生产申报书上明确标注为有害,但政府环境部并没有限制这一物质的用途。)

  • 巨玉成 7小时前 :

    同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对比《辩护人》的确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依然为“民生现实题材+最后的20分钟反转+最后冰冷的推诿式结局处理”加星。不管别人拍的怎么样,起码可以拍出来,这是电影的现实意义,而我们只有远远看着的份,这是电影的悲哀。

  • 姬依玉 3小时前 :

    题材挺好的,就是有点不是那个味,情节感觉松松散散的,链接不紧密,但该有的韩国元素都有,正义的检察官会被踢,有名气的大公司会做坏事,平头老百姓会是主要受害人,上面的人永远只关心吃饭的问题,最后审判那场戏, 各个部门的推脱责任很韩国,但结尾那段举牌子,相比《辩护人》,就觉得有点尬了……

  • 席高洁 5小时前 :

    韩国类型片一如既往对资本和政府的讽刺,不过作为严肃社会事件题材,公司内部高管反水这种反转似乎有些过于追求戏剧化效果了,反而在最关键处让人觉得不真实

  • 包秋寒 1小时前 :

    最后几分钟是精髓…踢皮球和议员吃饭合影真是绝了

  • 丹阳泽 8小时前 :

    棒子这个类型的电影拍得太多了,感觉观众都很疲软了,不像以前能够引起大范围的讨论。

  • 强振 7小时前 :

    英国人制毒,韩国人受害,美国人维权。宇宙第一强国,浪得虚名。

  • 呈初 3小时前 :

    真实题材的影响下,在观看过程中确实会毛骨悚然。但是片子整体太刻意讨巧了,这种类型的片子煽动人心共情的方式永远只有最后片尾打几行字吗?

  • 刑德惠 1小时前 :

    财阀:还是我才能拍出这么真实的电影来

  • 振锋 3小时前 :

    七分应该有的,真实事件改编题材好,剧本和演员差点。结局挺震撼的,揭露黑心企业的同时也讽刺了政府人员的黑心交易。直面现实的勇气是韩国电影的可贵之处。

  • 卫玲 1小时前 :

    观看的资源最后一段字幕没翻译,导致不清楚最后这事是什么结局。看片名以为是个惊悚悬疑故事,没想到是韩国影片里常见的批判政府和大企业议题的电影。拍得也很套路,除了最后听证会上各个国家行政机构的甩锅有点意思外,其他也没太多新意。既然连自己身边有亲人因此去世的受害者家属都能被利益左右,你难道指望黑心资本家自己良心发现自己承认错误,承担这巨额的损失?剧情可笑就在于利益集团拼命公关洗白,却找了个同样家里有人因该使用产品导致生病离世的律师来负责处理这些事,这编剧强行给反派降智也是没谁了。这也导致本片虽然在揭示韩国社会阴暗面,却总觉得很不真实。还不如现实中网络维权来得有效。

  • 嘉凡 3小时前 :

    以前看过这个新闻,说实话有些惊讶,只因为空气无影无形使得人忽略它的重要性,可根本的原因是消费者对政府及产品广告的信任,资本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人却没有复生的机会,政府可以当甩手掌柜,那谁来为弱势群体主持公道?

  • 弓祺祥 8小时前 :

    真实改编案件又怎么样?改编成这样,受害者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 嘉依云 2小时前 :

    取材于现实的故事,原本可以跟素媛、熔炉差不多,却因为拍得跟电视剧差不多而泯然

  • 呼延流婉 5小时前 :

    7分的片子,但凭其内涵意义可以给8分,讲真,如果这片子在国内被禁的话,反倒说明这边尚且知道羞耻,怎奈这边根本就无所谓,哈哈哈

  • 宁飞雨 4小时前 :

    联想到了 我国的三氯氰胺事件, 对环境为啥食品安全的问题一定不能马马虎虎,要为每一项标准负责,不能赚黑心钱

  • 不英彦 9小时前 :

    3.5。反转挺意外的,加分。现实非常令人绝望,无论在那国。。。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