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慕寒荷 4小时前 :

    《幻灭》的故事线非常清晰:18世纪末,在印刷厂工作的外省青年吕西安怀着文学梦,进入巴黎的报刊业,经历了荣誉与财富后,落败还乡。简单的故事线,包含着的却是人类生活的母题:阶级晋升、个人奋斗、文学与现实,爱情与金钱,小人物与大时代。

  • 婷桂 1小时前 :

    片如其名。空洞滥调。同意这是有声书而不是电影。

  • 徐念柏 8小时前 :

    拍案惊奇的左右手互搏的出位,蹂躏丢失的批判性思维的阵地,摧毁殆尽冉冉升起的理想。电影将200年前的文学评论印照着的200年后社交媒体大行其道时那股看不见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分裂与愚昧的讽刺力量推向影响力的巅峰。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小人物在物欲横流的上层社会迷失堕落,正反炒的妙手翻转着命运的两面,现实主义下,以文学高雅印象为底,照出世人笃信高尚人性和三观的自负面貌,而以点及面的嘲讽是幻灭之作。可是在绝佳的文本上雕刻出差强人意的制作是怅然若失的,电影作为视听艺术不该仅成为文学作品的简单影像化产品,应当注入以现下眼光回望厚重书册的活力,凝炼沧海桑田从未变革过的现状,衍生更多思想道德腐朽的惊喜。

  • 招静秀 8小时前 :

    可能是因为优点所在的穿越时代的故事和金句来自巴尔扎克的原著,原本也是因为想偷懒不看原著来看看电影,后来查了一下发现差得挺多的

  • 南宫鸿文 3小时前 :

    西方音乐史刚刚讲完浪漫主义末期的歌剧,没想到看到这样的作品,仿佛现身说法了。我喜欢这种文学化的叙事,几乎全是巴洛克或古典以及浪漫派的配乐,油画般的舞美,整个观影过程非常享受,正合我意。

  • 德升 7小时前 :

    并没有看过原著,还是鼓起勇气来把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片子看完了。完全不闷,比想象的好看。讲的是一个年轻的外省诗人随贵妇情人进入巴黎、被丢下于是转行做小报记者、借助各路朋友敌人摸爬滚打逐渐声名鹊起、企图重新获得贵族头衔最终彻底幻灭的经历。复辟时期的巴黎这个宏大的历史画卷表现得非常迷人:剧院、报纸、出版人、富商、贵族、王室之间的各种勾当,寥寥几个场景就展现地一清二楚。对话非常辛辣(应该是巴尔扎克的功劳)让人印象深刻。此外导演应该是有意加了一些指射当下的元素吸引观众。

  • 勤芳洲 7小时前 :

    亮点全在原著文本和旁白了——因而我只觉得巴尔扎克好厉害,却并无导演什么事。

  • 中攸然 6小时前 :

    我们何必为生命的片段而哭泣,我们的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 卫园林 7小时前 :

    男主作为老江湖这一设定,很多行为并不像老江湖该有的作为。

  • 加骏 1小时前 :

    题目恰如其分,名誉,地位,财富,尊重……不过都是花花世界的过眼云烟,一切都是虚无,幻象都将湮灭……另外太喜欢女主的样子和身材了,肉肉的,完美

  • 东门丽文 3小时前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 元如风 8小时前 :

    有点了不起的盖茨比味道,可能那个时代都是这样,不对,现代也是。

  • 天祜 4小时前 :

    (多兰演了主要角色之一以及旁白,整部电影的表现太可爱了!)

  • 剧静婉 9小时前 :

    可以想象原著的精彩。青年被时代裹挟的故事不要太多。巴黎的浮华世界大概就是他的一场黄粱梦吧。一流的小说并不是最适合改编的,感觉编剧导演有点束手束脚,但是整体还是很有水准:精致的服化道,丰富的配乐,演员的表演。

  • 布夏之 4小时前 :

    7分。原来是巴尔扎克的原著电影,难怪看着很有质感,但电影本身却没任何精彩之处。看这片不如去读原著,真心这样觉得。

  • 嘉函 6小时前 :

    不愧是巴尔扎克超越时代的作品,电影的改编使其对新闻界的批评更为集中化。在这个网红遍地,附庸风雅,趋炎附势,理想幻灭的世界里,如今依旧有现实意义。

  • 卫伟 6小时前 :

    虽然是巴尔扎克时代的故事,但仍与如今的现实相符合。

  • 中吟怀 2小时前 :

    2.5 // 旁白在给我解读电影内容,念两个半小时的旁白不如我直接去看原著,完全失去电影的意义 ps: 旁白内容是好的,读得想直接看原著

  • 克初 9小时前 :

    没有看过原著,有点羞愧。但这部电影并没有辜负巴尔扎克,成功勾起了我对于纯文学的再度热爱。声色犬马的巴黎幻影下,人物灵魂被层层剥离,最后见好就收,留给观众足够的空间去品尝这苦涩的人生余味。

  • 孝丁兰 6小时前 :

    看完电影倒是对鸭鸣报名字的由来有所领悟,一个感受:要在世俗意义上活得有点尊严,有没有才华不要紧,有没有头脑才是关键,19世纪的法国是这样,现在亦如是。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