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杰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10

导演: 迈克尔·摩尔

剧情介绍

  这部《罗杰和我》是Moore在89年拍的,那时候他老家密执安州的FLINT镇,因为通用汽车公司大幅裁员而全面衰败,他拍这个片子不是为了拯救他们镇,而是拿来质问大企业,用事实撕开他们的正人君子的假象。罗杰是Roger Smith,当时通用汽车的大头头。
  一部非常成功的记录片,非常流畅,不像别的片子,你可以随时按下“暂停”去接个电话或者把烧开水的灶关了。这种一气呵成的节奏,让人觉得片子一点儿也不烦闷,看得很有情绪。
  Moore一直在找罗杰,但是罗杰根本就不给他机会见着、其实也根本不在乎他,于是全片就一直在Moore的“追访罗杰”的情节下被贯穿起来。虽然他最后终于在某次活动里终于让罗杰曝了光,对方还是没有说出来啥,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两个连贯全片的人物,一个是负责EVICTION的政府代理人,另一个是普通的养家畜为生的下岗女工。EVICTION这份工作,以前在一部荷兰电影《CHARACTER》里面见过,像我们在红旗下长大的都难以想象的职业,就是把拖欠房租的家庭,从房子里“逐出”。听起来像两三百年前工业革命那年头的事儿吧?其实这活儿一直都存在着。那老兄一贯穿着风衣但是没法儿像发哥那么酷,是个有点儿臃肿的中年黑人,他不说什么狠话,只是事务性地安排下岗缴不出房租的人搬走。有的家人大吵大闹,他也是很低调地等人消气了再说一句,“你碰上了我算你的福气,起码还有个人和你讲理”。
  在家里养家畜的那位女士,看起来还是非常成熟自立有爱心的,下岗以后除了一点儿有限的福利补贴,她就靠着这个生意过活。她养的兔子,既可以当宠物也可以作食用,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Moore刚开始去的时候她还有戒心,怕是来检查卫生的。后来几次就越来越乐意接受采访和拍摄。直到有一次,她表演了亲手杀死一只兔子,而且很利索地剥了皮,而一分钟之前,她还在把这只兔子抱在怀里嬉戏。
  记录片不一定是客观的,就像这一部。Moore对通用肯定有个人恩怨,他用不着掩饰这个。他要做的事儿是,战术性地压抑自己的愤怒,用专业精神制作一部人们愿意看的悲剧性现实影片。我觉得他挺成功的。

评论:

  • 彬胤 8小时前 :

    很惊喜的片子,不会游泳的法比安死于纳粹肆虐之前,可能一切美好最终都为残暴与疯狂让步。

  • 东郭笑霜 9小时前 :

    听着片尾音乐打开豆瓣,看着搜索框突然大哭,我好难过,好难过,风格化的形式在这样一个苦闷忧愁的如此理所当然的故事面前显得如此多余,我太难过了,太难过了,“我亲爱的朋友,活着只是侥幸,死亡才是必然”

  • 戈梓楠 7小时前 :

    9.它首先拍出了让人心动的一见钟情,这种心动是一种久违的,迷人的,纯粹的,从容的,跳跃的,思辨的,又有爱的紧张。用三个小时时间从容地展示了那段山雨欲来之前人们的生活状况,即有广大的社会环境,又有个人的精神状态,混在一起,展现出理性与疯狂,美好与绝望的混杂。在21世纪20年代拍出了20世纪30年代的氛围与环境,外在和内在都准确,影像上有诸多的实验尝试,现在和过去毫不违和地交织在一起。男主汤姆.希林真是太有魅力了,发现他的几部片子都给了五星,他有一种从容的文艺气息。整个片子都相当出色,无以伦比,最后美好前突然的悲剧消失让人无比心痛,又觉得他在乱世前离开或许又是一种幸运。

  • 义梓馨 8小时前 :

    柏林“娄烨被删电影”。

  • 充欣然 4小时前 :

    电影的背景定在1931年的柏林,所在“生活在彭拜,社会在发酵,在腐蚀”,以德国研究博士法比安为线索,叙述了那个醉生梦死的一群人,在德国一步一步转向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社会的普遍情绪。实际上,这正是今日世界,尤其是今日朝鲜民主主义人命共和国的最真实的写照。当然,我相信这不是导演故意影射、隐喻的,是一种巧合,或者说是一种无心插柳。电影的格调贯穿于一种所谓“轻快的冷酷”的格调中。即:无助、无聊、末日将要降临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种什么气息呢?也就是:国家没方向,精英醉生梦死,人民没预期。……于是精英无底线地纸醉金迷,腐烂,腐朽;人民在无奈中“躺平”,国家摇摇欲坠像个失重的老人……

  • 俞新霁 2小时前 :

    兴乐园电视

  • 剑晨轩 7小时前 :

    平实,甚至可以说平淡,几乎不加任何修饰。这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堂历史课。让我们能够通过一场会议的内部视角,去观察这个历史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体制中是如何做出的。这是一堂异常昂贵的课程,也是一场始终未被充分吸取的教训。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也正在发生。

  • 彩蔚 7小时前 :

    感谢昆仑字幕组,翻译的很好,表述到位,会议室的辩论尤其精彩,恍惚有十二怒汉的意境———却突然发现:这是在讨论数百万人的生命而非一个人,一群演员居然一个不认识,打破了德国只有20名演员的传统—-没一张熟脸,百拍不厌的二战题材,反思到骨髓里的德国人,是否看到了现在世界的乌纳呢———————翻了下演員表,级別最高那位居然是《公猫》的男二!颠覆啊,加一星

  • 匡倚云 9小时前 :

    跟随镜头的律动感受爱就好了。

  • 公冶紫云 9小时前 :

    极简,冷酷,句句逼人,逻辑吞噬法则,人道主义的怜悯在压倒性专权决策面前不抵一根稻草,谈笑间,百万生命命运已定。时至今日,此种会议仍能对标到任何场景,这才是最可怕之处。

  • 北山彤 7小时前 :

    纳粹崛起前夕,魏玛共和国学生艺术家的生活。法比安大概1900生人,一战后期入伍,经历了战败,他的生活看似与政治无关,其实已经被凡尔赛条约死死盖住井口。在失去友情与爱情之后,像马丁伊登一样淹死,没有遭遇之后破碎的生活,也看不到他的家乡德累斯顿被盟军轰炸的惨状。

  • 光玉树 4小时前 :

    挨饿就是因为胃口挑剔。

  • 万秀华 7小时前 :

    博士毕业不留在大城市卷,选择回到家乡是他清醒的地方。但拥有电影梦的女友是她的羁绊。动荡年代,每个人只是一粒尘埃,无力改变只能顺应趋势。

  • 丁乐家 3小时前 :

    活着实属偶然 死亡才是必然 不过老哥你着死得有点冤 真是荒诞呀

  • 员幻珊 7小时前 :

    全片都没有出现背景音乐作为情绪烘托,话剧感非常强

  • 居荌荌 6小时前 :

    1 有一個大反派 導致了悲劇 如「天鵝湖」

  • 市夜卉 9小时前 :

    開頭的地鐵站長鏡頭就向我們暗示著一種當代視角,它懸浮於歷史之上并投去一個回溯性的觀看,這是插入的黑白紀實影像,也是當人物在街道上遊蕩時,突然插入的路側宣傳海報的鏡頭,而生活於其中的人或許不會如此這般注意到它們:這是兩層敘事和兩種視角,一邊入侵的歷史符號直接將信息傳遞給當代人,另一邊是快速剪輯下的洪流,1931年的柏林其中所有人感受著切膚之感,最終亦真亦幻的呈現,如被阻隔於結尾焚書烈火另一頭的回憶流

  • 悉兰梦 0小时前 :

    山雨欲来风满楼。结尾才点出纳粹二字,但实际上预兆式的疯狂早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当中。一切都有如预告式地走向那个我们所知的悲剧。秩序之下的恐怖,焚书时代的前兆,一个作家荒诞的死亡,不知是悲是喜。

  • 典开济 8小时前 :

    贫穷文青的爱情悲剧,还是太老套了,无非加了一个魏玛末年的背景

  • 宛静秀 3小时前 :

    很惊喜的片子,不会游泳的法比安死于纳粹肆虐之前,可能一切美好最终都为残暴与疯狂让步。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