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电影完整版和删减版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伦理片 2012

导演: 娄烨

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了在1989年的中国,当时社会政治复杂,身处其中的两个年轻人的爱恨纠葛。漂亮的余红离开了她的村庄、家庭和男友去北京学习,在那里她发现了一个展新的世界。并爱上了周伟。两个人的关系变得危险起来。余红作为一个刚刚从边远小城来到北京大学的年轻女孩,她有种浪漫的、有时候甚至是奋不顾身的想法,在日记中她倾注了对一种猛烈的生活的渴望。在影片的前半部,经过了几段友情、朦胧的爱情,和周伟,一个瘦削的、书卷气的男孩,她一生的最爱:之间激烈的、嫉妒的、分分合合的感情,满足了她这种渴望。但是余红和周伟以及影片中他们的朋友、敌人,不是普通的大学学生。或者这么说,他们的大学生活有个非同寻常的背景。余红1988年来到北京,她的大学的第一年从感情和性的混乱开始,结束于那场动荡的社会事件。

评论:

  • 伊南风 9小时前 :

    看的时候还在感慨,我从来都不知道我们法庭的秩序规则和流程。而且作为公民我对政治的看法就是没有参与感,更确切说是自己对政治没有敏感度,而在国外,他们把这看得极其重要。

  • 将冬梅 9小时前 :

    事件发生在1968年美国大选前夕,后来尼克松战胜约翰逊当选了总统;影片上映于今年9月份,同样是大选之际。艾伦·索金再次对时事精准把脉,投射奥斯卡喜好的左派立场,把反战、左派、自由派、嬉皮文化、民权运动、政治倾轧一股脑融汇于这部酣畅的庭审剧,用他精湛的编剧、凌厉的剪辑和一众演技派的热血群戏。很写实很民主太灯塔。

  • 彩岚 9小时前 :

    地球上真的有民主之地?民主这个词何罪只有。只有当局者清楚。

  • 厚子瑜 9小时前 :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 文紫 5小时前 :

    事件发生在1968年美国大选前夕,后来尼克松战胜约翰逊当选了总统;影片上映于今年9月份,同样是大选之际。艾伦·索金再次对时事精准把脉,投射奥斯卡喜好的左派立场,把反战、左派、自由派、嬉皮文化、民权运动、政治倾轧一股脑融汇于这部酣畅的庭审剧,用他精湛的编剧、凌厉的剪辑和一众演技派的热血群戏。很写实很民主太灯塔。

  • 府曼衍 3小时前 :

    请 Netflix 讲中国的故事,讲我们自己不能讲的故事

  • 张简昆明 2小时前 :

    这部片的剪辑和配乐绝对是我看过最强的之一。尤其剪辑,让此片的带感程度上升了好几个档次。有关内容,只能说观众以为自己在看电影时打开了上帝视角,其实那只是导演安在你身上的视角。现实生活中更是不存在上帝视角。所谓的“追查哪边先动手”,只是为了寻找个可以拿来定罪的细节而已。惟有反战,才是真正尊重生命的做法。

  • 嬴安筠 9小时前 :

    全世界都看得到。

  • 双文丽 6小时前 :

    导演的场景调度能力好强!前面半个小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看这个?后面越来越投入!节奏快,思路清晰!

  • 嘉勇 9小时前 :

    虽然很多人不太喜欢艾伦·索金,可我就是看他写的东西觉得爽啊。而且这次的案件,仿佛就是一个纪录片一般。场景穿插也比较好理解了,庭上辩护也是精彩的。但是看多了律政类案件的我就想问,不能换法官?这么biased法官,不能提审换一个么,可烦死我了。

  • 乐正月天 8小时前 :

    David Dellinger

  • 卫红霞 3小时前 :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 寒灵 8小时前 :

    索金的剧本和剪辑依然出色,密集的信息量依然带来了等量的爽感,外加这样的全明星卡司拍法庭戏真的好奢侈。最后有点《辩护人》那味儿了。敬佩这样的一群斗士们。

  • 卫泓舟 0小时前 :

    有些国人看本片可能会看high,倒不是因为所谓的理想主义,而是终于为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找到了合理性:老美不也没有民主,天下乌鸦一般黑!问题是,在政治面前,民主都是笑话,但这也是有程度之分的。反正我看着人家的混乱,再看看自己井然有序的生活,略感汗颜。

  • 悟君浩 1小时前 :

    我惊讶于萨莎·拜伦·科恩能这么正经

  • 卫云峰 2小时前 :

    最后一幕我整个人大哭,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纪念。反抗无罪。

  • 国代天 8小时前 :

    能看得出来索金在努力扬长避短了,台词上妙语连珠大杀四方,但转场还是很生硬。虽然对于索金这种白左式的左我个人越来越不感兴趣,但是架不住60年代这个题材实在太能让人感同身受,那些政治命题在当下的语境中又产生了新的意义。如果要症候性地观看这部电影,无疑可以由此诊断出更深层次的宪政危机。不知道网飞选择此时上线这部电影是否有影射本届大选的意图,借用Abbie Hoffman的话:“酒吧之外是60年代,而酒吧内还是50年代。”玻璃窗之外是四面楚歌的反战人群,而一窗之隔的内部则都是觥筹交错的民主党议员正在电视上收看选举结果。这种建立在电影的叙事逻辑之上的内与外、历史与当下、对制度的维护还是变革的划分,在现实当中则发生了某种反转:银幕上的是那个已经远去的60年代,而银幕外的则是又一次“对政权的和平颠覆”。

  • 帆媛 1小时前 :

    赢家也从未是他//

  • 令狐鸿志 8小时前 :

    起承转合都很标准的电影,这代美国左派缺少了锐意进取的反思,更多的是对反抗的歌颂

  • 庞幼丝 7小时前 :

    很有意思的群戏,电影背后的故事也很有趣 ,索金和斯皮尔伯格对于现在和60年代的对比确实也挺恰当的。川总对美国的影响居然类似于越战,必须名垂青史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